非遗文化-祁东渔鼓

2021-02-24阅读:1244

渔鼓又称道筒、竹琴。宋代已出现,是一种流行于湖南、湖北、山东、广西等地区的汉族 传统乐器,常用于戏曲表演

祁东渔鼓 ,是拥有"中国曲艺之乡"湖南省衡阳市的祁东县的曲艺曲种,"渔鼓"的源头在道教,它原本是身背葫芦、云游五岳的道士、道姑们化斋时唱的劝世、修行歌,后传入民间,成为艺人手中的绝活。随后,道教渔鼓传到了湖南,在衡阳一带广为流传。

祁东渔鼓的风格:无本可循、无曲可依,通俗易懂、伸缩自如。

祁东渔鼓的演唱方法:对唱、表演唱、渔鼓小品、戏剧演唱等多种演唱方法。演唱极其灵活,除某些较短的曲段有固定曲词外,长篇均无固定唱本,只有四字一句的"桥路本",记录故事情节概要,演唱时靠艺人临场发挥,随口编唱,对情节与人物逐一进行深刻细致的描绘,增加浓墨重彩的渲染,以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。演唱方式较为简便,演出者一人多角,进进出出,更换角色,甚至可以从角色中跳出来进入解说状态,使得演出更让观众理解。

舞台语言为"祁东土话",渔鼓唱腔是由道士腔发展演变而来,因情节变化而派生出"道情"、"正腔"、"悲腔"、"垛板"、"散板"等几种唱腔,按字行腔,字少音多,唱词不同,行腔亦异,唱腔古朴、深沉、优美。近年来,祁东渔鼓大胆汲取祁剧地花鼓及祁阳小调的艺术精华,生、旦、净、丑各显本色,唱、拉、念、做随机应变,连服装道具、舞台、布景等都充分运用到渔鼓演出之中。演出作品内容和形式上,不仅有传统的渔鼓大书,还有大量新编的渔鼓小品等等,主要的演奏乐器为"渔鼓筒",以及二胡,胡琴,月琴,近年来还加入了电声乐等乐器。

代表曲目:

《乾隆下江南》、《好丑媳妇》、《玉镯冤》等。 


<上一篇:没有了
>下一篇:非遗文化-糖画

关于我们

门票预订

1586140785341265.jpg

0734-8582777

}
播放音乐